一、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1.说明文的说明对象一般就是题目,也有些出现在文章的开头,极少数需学生根据文章内容归纳提取。
2.说明对象的特征的归纳。
①注意标题中的修饰性词语。如《雄伟的人民大会堂》《巍巍中山陵》,标题中的修饰语就是说明对象的特征。
②文章的开头部分。如《松鼠》的开头“漂亮”“驯良”“乖巧”即为说明对象的特征。
③分散在各段中,要求学生抓住最能揭示说明对象的本质的词语进行归纳提取。
二、指出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1.试卷中经常考查的说明方法有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举例子、作诠释、下定义、分类别、引用等。
2.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要紧扣说明对象及其特征,要考虑这一说明方法所处段落的中心句(一般为首句),要重视该说明方法的前面的语句,要根据不同说明方法运用不同词语归纳表述。比如,“列数字”这种说明方法具体、准确、直观地说明了……“作比较”这种说明方法突出强调了……的特点。“打比方”这种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的特征,把……的特征说得通俗易懂,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举例子”这种说明方法具体可信地说明了……增强了文章的可信度。“作诠释”这种说明方法通俗易懂地说明了……的特征。“下定义”这种说明方法准确科学地揭示了……的本质特征。“分类别”这种说明方法层次分明、有条理地说明了……的特征。引用使说明更具有权威性,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总之,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一定要紧扣说明对象的特征,切忌泛泛而谈。
3.辨析说明方法要注意的两点。一是区别“作比较”“打比方”“举例子”“引用”四种说明方法在不同文体中的不同表述方法。“作比较”在议论文中称之为“正反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在记叙文中称之为“对比”的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打比方”在议论文中称之为“喻证法”。“举例子”在议论文中称之为“例证法”。二是区别“下定义”“作诠释”两种说明方法。“下定义”一般为判断句式,语言简洁,直接。“作诠释”是用一句或几句话对某个概念或某种现象、某个事物作解释说明。

三、把握说明顺序

1.题型

一是要求学生指出全文或局部的说明顺序,二是让学生能按一定的说明顺序排列句序。

2.答题技巧

说明文的说明顺序一般分为“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比较明显。科技说明文大多数是“逻辑顺序”。排列句序关键是要找出这一组句子的内在联系,即什么说明顺序。其次,找准首句。首句一般为统领句。然后,按照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句中词与词之间的联系,依次衔接,做到前后一致,上下连贯即可。

四、理解说明文的层次结构

要准确分析层次,理清结构,概括文意,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认真阅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段的说明对象及其特征。2.根据说明文的结构特征,抓住每段的中心句,概括各段的说明内容,然后综合概括出全文的文意。3.说明文各层之间一般有明显的过渡词或过渡段,要引导学生辨析,这是划分层次的关键。4.说明文无论是全文或局部,总分结构比较多,可按总分、分总、总分总等不同结构形式划分层次。5.说明文层次结构形式还有并列式、递进式等,教师在指导时可适当点拨。

五、分析说明文中的重要词句

1.题型

①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的含义。②在规定字数内对某个概念或事物作解释说明。③指出重要代词所指代的内容。④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⑤分析说明文的语言特色。⑥体会重要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2.答题技巧

对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的理解,切忌望文生义,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以及说明对象的特征考虑。解释某个术语、概念或事物,一定要对这一术语、概念或事物的前后语句认真分析,找出有助于答题的语句,然后结合自己的理解加以归纳。代词指代的内容一般是这个代词的前面几句话,也可能是这一段文字的中心句。

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常用的方法有:①对应词答题法。比如“大多数”对应“少数”,“大部分”对应“少部分”,“主要”对应“次要”,“经常”对应 “偶尔”,“一般”(或“通常”)对应“特殊”等。解题时,题目中出现了“体会上述每组中其中一个词的准确性”时,答题时就可以用其中对应的另一个词作答。例如,题目中出现了体会加点词“大多数”的准确性时,可以这样答题:这样写,说明还有“少数”,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②四步答题法。第一步,解释该词的含义;第二步,分析运用该词有什么好处;第三步,分析去掉该词后句子意思会发生什么变化;第四步,用“这样写更符合实际,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的句式作结。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是什么?/本文讲述了什么道理?

从以下两方面把握:

(1)位置:论点常在这些位置①题目点明②开头提出(事例引出/名言引出/直接提出/引用提出)③结尾总结④文章中间

(2)句式:一般是判断句,有判断词,或能转换为判断句。
2、题目是论点还是论题?

如果是论点,回答格式是:是论点,因为它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而且是判断句,表明了作者对★★问题的观点看法。

如果是论题,回答格式是:是论题,因为它不是一个完整的句子,(或虽是个句子,但是个疑问句,)仅仅提出了本文要议论的问题或话题★★,没有表明作者的态度观点。
3、开头有什么作用?

答题格式:常见的有:⑴名言开头,而且论点就在名言后边,答题格式是:①道理论证,引出并证明了★★的论点。如果名言比较幽默,还要写上②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⑵事例开头,而且论点就在事例之后,答题格式是:①事例论证,引出并证明了★★的论点,②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⑶比喻开头,而且论点就在其后,答题格式是:①比喻论证,引出并证明论点,生动形象,②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⑷直接提出论点,答题格式是:开门见山,直接亮明了作者的论点。此种情况较少。

⑸虽然是名言、事例或比喻开头,但后面跟的是论题,答题格式是;①引出论题,②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还有一种开头不太多见。先提出一种片面甚至错误的观点,举出一些貌似能证明的事例或名言,与中心论点截然相反。答题格式是:提出错误片面观点,举出片面事例或名言,为本文树立批驳的靶子,从而引出本文论点。

4、本文/本段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答题思路:事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其中的一种或几种。
5、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⑴事例论证的回答格式是:具体有力地证明了★★的论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⑵比喻论证的回答格式是:生动形象地证明了★★的论点,通俗易懂,容易让人接受。
⑶对比论证的回答格式是:将★★和★★作对比(或从正反双面进行对比),突出证明了★★的论点,给人深刻鲜明的印象。
⑷道理论证(常常考查引用名言警句、俗语谚语、公式定理的道理论证),回答格式是:通过引用名言警句/俗语谚语/公式定理,证明★★的论点,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

注意:“★★的论点”,如果是从全文问论证方法的作用,要写中心论点;如果是从某一段或几段问,要写分论点,分论点往往在论述段落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
6、本文/本段用的什么什么论据?有什么作用?

答题思路:事实论据、道理论据两种。作用都是证明了★★的论点。
7、文段中举了哪些事例?有什么作用?

答题格式:按照谁干什么的公式概括。作用:事例论证,具体有力地证明了★★的论点。
8、文中为什么举作者自己的事例?

答题格式:(1)拉近作者与读者的心理距离,使文章产生亲切感真实感;(2)事例论证,具体有力地证明了★★的论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如果在开头,则接着写:(3)引出论点或论题。
9、“★★”词去掉好不好?为什么?

答题格式一:不好。因为⑴“★★”词有★★★★的意思,在程度/数量/范围/语气等上起了限制作用,更加符合事实;⑵这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回答格式二:⑴该词去掉后语句意思发生了某某方面的变化,与事实不符。⑵去掉不能体现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
10、为本文/本段补充一个事例。

答题格式:按照“人物/事物+体现该文或该段观点的关键词+具体事+结果”的公式,最好是名人事例,切忌张冠李戴、细节失真。还要注意字数简洁。
11、说说本文的论证过程/思路/层次。

常见的典型思路是:⑴提出★★★★的论点;⑵用★★论证方法和★★论证方法证明论点;⑶得出★★结论。
12、结合本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体会/感受/启发。

答题格式是:正如文中所说,★★★★(中心论点或自己感受最深的一句话或题中指定的话)+在我生活中,★★★★(生活中的事例现象)+我认为,★★★★(对上面两点谈看法)。

13、阅读下面几则材料,结合原文和自己生活实际,谈发现、体会等。

解题要点:⑴阅读链接材料,找出与原文的链接点;

⑵分析材料与原文的关系:①对比②类比

⑶要审清题目要求。若有几则材料,就从几则材料中概括出共性,任选一个角度即可,答题时既要提到原文,又要兼顾材料内容,还要谈出自己感受,并注意字数要求。
14、说说某某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一般考查的都是结构上的关键句,答题格式如:⑴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开启下文的的★★。⑵中心句,揭示了文章的★★观点。⑶与★★句前后呼应。
15、某某代词指代什么内容?

答题思路:(1)一般往所在句的前边找,往往是前边的那句话,或那句话的一部分。(2)找到后还要放入代词所在的句子中读读,检验是否合适。
16、本文的分论点有哪些?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答题思路:分论点一般是论证部分的段首句,也会是段尾句,有时候独立成段。
它们之间的关系一般是并列关系,也有递进关系。
17、本文语言风格是严密/生动。请结合某某句简析。

严密的答题格式是:⑴该句中某某词语有★★★★的意思,在程度/数量/范围/语气等上起了限制作用,符合事实;⑵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

生动的答题格式是:该句中某某词语使用了某某修辞(或者是使用了口语),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幽默风趣,)增强了议论文的文学性、趣味性。

18、最后一段不能证明论点,能不能删去?为什么?/最后一段不能证明论点,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题格式:不能。因为(1)该段阐明了★★词语(多为中心论点中的关键词)和★★词语(最后一段中的关键词)之间的关系,避免读者产生误解;(2)体现了议论文论证的严密性。
19、议论文中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题格式:(1)★★描写,描写了★★人的★★形象/品质等,增强了事例的真实性;(2)使事例具体有力地证明了★★论点;(3)增强了议论文的文学性、趣味性。
20、说说本文/本段/某几段的论证结构形式,并作简要分析。答题格式:总分式或分总式或总分总式。总分总式分析是:(1)提出★★★★的论点或用★★引出★★的论点;⑵用★★论证方法和★★论证方法证明论点;⑶得出★★结论。总分式分析只有(1)(2),分总式分析只有(2)(3)。
21、说说本文/本段/某几段所举事例在论证角度上的不同。

答题格式:★★是正面事例论证,★★是反面事例论证。
22、联系生活实际,对文中观点和材料发表看法、见解与主张。或根据文中话题自提一个有别于文中论点的观点,并陈述理由。

答题思路:(1)先提出论点,要注意用判断句;(2)再进行论证,最好用事例论证。
23、结合全文内容,为本文拟一个标题。

答题思路:(1)从论题角度拟,可以用“论★★”、“议★★”或“谈★★”的格式;(2)从论点角度拟,可以用“★★是★★”、“★★应该★★”的格式。

作者ID: 7758599
2016-04-26
鲜花: 0
鸡蛋: 0
返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