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童年的歌声
如果说儿歌也算流行歌曲的话,我现在的印象比较深的有《我爱北京天安门》《我是一个粉刷匠》《太阳当空照、花儿多我笑》《小燕子穿花衣》这些歌曲,当然,有些不是歌名,只是经过这么多年,我仍然能流利的唱出她们。
遗憾的是,我迄今为止没有去过伟大的首都,更没有机会瞻仰伟大的天安门,但是说句实话,我倒没有多少遗憾。对于城市,我似乎有种天生的抗拒,尽管城市有很多生活上的便利,但是内心深处,我一直有山前流水绕、屋后青山斜的田园向往。
现在的孩子,估计没有几个人愿意当粉刷匠,这个职业,现在被人称作农民工。在这个称呼后面,儿歌里面那些劳动的快乐被剥夺殆尽,只剩下养家糊口的艰辛。我那没有多少文化的父母曾经告诉过我: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现在的权贵,依靠手中的权利,赤裸裸的剥夺者劳动者创造的财富,他们,只不过是一群让人恶心呕吐的寄生虫。
当然,如果有一天,我能够重归田园,建设属于我自己的房屋,我会当一个快乐的粉刷匠,把我的房屋粉刷的白白的,那才是劳动最本质的快乐。
《小燕子》这首儿歌,是我很喜欢的歌曲。春天的时候,和父母在田里插秧苗,燕子就站在电线上叽叽咕咕,父母从不让我们伤害燕子,说她专门吃庄稼里面的害虫。后来长大了,家里的屋梁上好几年有燕子安家落户,生儿育女,不亦乐乎。可惜那时候回家的机会少,只看见过几次。母亲每日打扫燕子滴下来的粪便,真可惜父亲不太喜欢燕子,嫌粪便脏,好像用竹竿捅过几次燕子窝,再后来燕子再也没有回来过。现在回想起来,燕子也是很有灵性的动物啊,不被人喜欢了,就再也不回来安家了户了。
现在的每年春天,如果去郊外,还能够看见春天绿油油的稻田上空燕子矫健翻飞的身姿,很是优美。只是久居钢筋水泥城市的孩子,已经没有多少机会看见了。燕子,不属于城市。
唱《太阳当空照》的时候,我已经背着小书包上学了。学校很近,就在家附近,好像是在一个旧时期的庙里面,因为我记得窗户是木制的,上面好像还有很漂亮的雕花。全班只有一个老师代课,也只有一个班,好像只教语文和算术。学算术的时候,使用玉米秸秆做成数数用的工具。3年纪以后换到另一个村上学,也是一个班,两门课。四年级后就到村里的小学了,学校要大很多,放学后沿着公路回家,一路上浩浩荡荡,路过一个村子减少一些,到最后的村子,就剩下稀稀拉拉的几个了。
《让我们荡起双桨》严格来说应该不算儿歌,我觉得应该叫少年歌曲。很偶然的机会,听过电台播放一个著名的合唱团版本,觉得很震撼,纯净的歌声缓缓流淌,如同缓缓推开的波浪慢慢从心头流过。很多年以后,黑鸭子组合翻唱这首歌曲,似乎再没有当初的感动。
一个人的童年,一定要有属于自己童年的歌声,那是一个幼小的心灵纯净的歌唱,并且很多年以后,你仍然会不经意哼起来,然后自己莞尔一笑。

作者ID: 7832377
2013-03-01
鲜花: 0
鸡蛋: 0
返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