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天气冷,怕冷的我没有特殊情况一直在家里蜗居。看到气温突然攀高,喜出望外。三八节那天上午,老婆子和她二姐到老年大学唱歌去了,中午老婆子有人请她吃饭。我自己中午随意吃了点饭,就往栈桥奔去。一是我一直挂念着那里的海鸥,二是在网上得知栈桥马上要封闭大修,可能五一前开放不了。
栈桥,六八年三月四日清晨,我们一帮分配到青岛的同学走出我们住宿的玉清池澡堂(那时没有宾馆,招待所没有我们容身之地),无目的地信步走到栈桥,在廻澜阁就我们七八个人观望大海,等待到化工总公司报到,希望能在青岛大显身手,为化工贡献自己的力量。也为自己能自力更生养家糊口而高兴。虽然我们是从上海坐战斗45号货轮经过38小时的航行到了青岛,经过茫茫一望无边没有人烟只有几只海鸥陪伴的大海,但在栈桥观望大海还是使我们无限兴奋。
所以栈桥对我来说有说不出的什么情结,现在四十五年零四天过去了,我们这群游子不能像海鸥一样冬来春去,没有回到故乡,留在了青岛。分配到青岛的同学只有一个对调回到他的家乡,可是回去一年就一命呜呼,另一位在北京取得08年奥运会资格的那天下午也离开了我们。
来到青岛的我们这一代的大学生,使青岛的化工得到飞速发展,也是我们这代人中升任各级领导的使青岛化工走向了没落,当然他们的腰包也鼓了起来透视扑克牌现在,都退休了,各人过着不同层次的生活。有的人退休无职了,却还以“领导”自居,似乎永远高人一头。
坐了七站到栈桥车站我下了车,下车一看,游人很多,好多是外地来的游客,说着不容易懂的话语。
和栈桥一条线上的是中山路,自从市委市府东迁后,这条繁华的商业街一蹶不振,中山路上的商店我已经好久没有去了。
沿栈桥海岸边的是太平路,改革前,太平路1号就是栈桥头上的一个公共厕所,现在肯定不是了,也不会有多少人知道这事了。那时我们常开玩笑说某人住在太平路1号,意思说是住在厕所里。
我下车的车站栈桥站就在太平路上,离栈桥约有二百多米。我要回家也是到这里上车,有三条公交线路经过我家门。
青岛这几天经过北风一吹,雾霾没有了,天也蓝了,可是海面上雾气依然较浓,小青岛和远处的薛家岛、黄岛都是隐藏在雾气中。雾气不是雾霾,没有毒,但海上的雾气含有一定量的盐分。
说起雾霾,南方的朋友们可能庆幸南方没有雾霾天气,我要提醒一句,没有雾霾主要是南方气温高,水汽达不到雾点,看不见罢了tspkp.t.sohu.com眼不见不一定“为净”,P2.5眼睛是看不见的,汽车多的地方,P2.5以及比P2.5更小的颗粒也不会少,最近看报道,P0.1对人肺危害更大。所以,没有事少到马路边上溜达,别做马路吸尘器。
下车后沿着海边人行道朝栈桥方向走,能闻到熟悉的海风味。也闻到一股城市污水的味道,我怀疑这里的排污口还在排放城市污水,我的鼻子是“化工鼻子”,骗不过我的。路边两架钻探机轰轰作响,估计是为建地铁和地铁车站勘探地质状况。钻探机用的柴油机发出的柴油味和润滑油味也没有逃出我的鼻子。
栈桥上游人很多,廻澜阁也是在雾气中。
海鸥不是太多,二十年前,青岛发起“挽留海鸥”的行动,那时的海鸥多。也由于海太大,海鸥都离人远远的。我在栈桥中部观看海鸥时,一个留着短胡子的半老头,一面吃着菜包子,一面自言自语说:“都吃饱了,不过来了”,说了好多遍。突然对我说:“你是外地来的吧?”我说:“何以见得?”我又说:“有我这样悠闲的外地人?一点行李也不带。”看样子我这“南方人”的面貌是改变不了了。
卖喂海鸥食物(油条)的年轻老太,还是前年我来栈桥看海鸥时遇见的那女人,她那“啰啰”呼叫海鸥的声音依然。还是1元一袋,没有涨价,许多年轻人和小孩,买了喂海鸥,看到海鸥飞起来舞起来,就高兴大叫。我从廻澜阁往回走时,停在远处海面休息的海鸥突然飞了过来,在栈桥边上盘旋飞行,争吃游人扔向空中的食物。
在青岛看海鸥和在昆明看海鸥的情景不一样,青岛场面大,海鸥不是太多,人鸥无法近距离“互动”。在昆明翠湖公园和滇池看海鸥,可以近距离接触,海鸥甚至会到你手中抢吃爱吃的面包。昆明的海鸥比青岛的多,那里气候也比青岛好,昆明的海鸥让我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