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七夕是怎么来的? 参考百度的解释:七夕节又叫乞巧节,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乞巧节不是纪念牛郎织女的爱情,而是纪念织女这个人,民间又称“七姐”。 乞巧节是女子的节日,织女被视为纺织女神,凡间女子便在七月初七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免不了求赐美满姻缘。乞巧的方式各年代地方皆有不同,最有名的是穿针乞巧,即谁穿针引线快,谁就“得巧”,慢的称“输巧”,输巧者要将准备好的礼物送给得巧者;蛛丝乞巧则是把小蜘蛛放在盒子中,tzyl9.com以其织网疏密为得巧多少;明清时代流行的投针验巧是指在水盆中放入缝衣针,以盆底针影形状判断是否“得巧”。
  也就是说七夕和情人节其实并无多大关系。 古代七夕的习俗主要有穿针乞巧、喜蛛应巧、投针验巧、种生求子、为牛庆生以及少女祈求姻缘等。 一个这样传统的一个节日很快变成了情人节,这到底是为什么。 难道国外有情人节中国必须就要有吗? 我以为中国古人表达感情或者爱情的方式一点也不会比国外差,我们留下了太多关于表达爱慕之情的古诗词。 现在的七夕太商业化了,商家的炒作,政府的不正确指引,青年人哈韩哈日,导致民族文化渐渐流失。
  其实韩国和日本也有七夕,但是他们的七夕基本上不带上情人节的色彩。日本在七夕还有共同的习俗—把写着愿望的纸条,挂在竹子上面。 用写满愿望的短签来装饰竹子树的习惯是从江户时代开始的,并且,只有日本才有这样的七夕习俗。在快接近七夕的日子里,很多地方都会有七夕竹子树,在商店卖夏季服饰的地方,超市结款的地方,都会设立七夕许愿树。我看到最多的,还是小朋友们的许愿,内容大多是学业有成,身体健康,大学考试合格等。 是的,很多人见不得别人说日本的“好”,一个犯下滔天罪行的民族有什么资格让我们去学习。真的是这样吗?
作者ID: 8799190
2013-11-13
鲜花: 0
鸡蛋: 0
返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