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是时间久了,也许是沉默多了。
我开始渐渐的了解我自己,渐渐知道了一些事情的答案,不再嘲笑、讥讽,甚至是唾弃。
我几乎还记得两年前的我说过的很多话和很多的不相信。我不认为我也会改变,成为那时他们口中的:到时你就会知道了。
他们说长大,就意味着你不再是一个主体,你会分裂成很多很多个你,当面对不同的人的时候,都会是不一样的你。
其实按照两年前的我的理解就是:
面对不同的人你要摆出一副不是自己的虚伪面孔。
就像是抗日剧里的翻译官,一脸讨好的笑容。每当想尽于此,我都会莫名的一阵寒颤。
我害怕,我会成为自己讨厌的那种人。
不太熟识我的人总会觉得我是个不怎么会做人的人,其实这也是我讨厌交朋友讨厌与人交流的原因之一,真话往往比假话刺耳。
而我总习惯于说真话。
因为如此,我能直面所有人对我说真话而带来的那种打击,那一刻也会明白为什么所有人总说,没事,你说真话我不会生气的。
但是往往真话一说出口,对方必然会生气。
我开始的时候会劝自己说:去说点对方喜欢听的话吧。但是往往我总是做不到,于是呼,我的朋友越来越少,我也越来越害怕交朋友。
我讨厌明明哪个人唱歌跟鬼叫一样却还要违心的夸赞他唱的真好听
我讨厌明明对方对这件事一窍不通却来对我指指点点我还要违了心的说声谢谢你的指点,真是对我帮助很大呢。
我讨厌,讨厌说假话的自己。
我的房间里总会摆放些稀奇古怪的东西,其实稀奇古怪这个说法是路过我房间门口的一个女孩子说的。
我惊讶的往门口望去的时候她已经走远。我只好默默的坐在床边开始观察稀奇古怪这成语从何而来。
一个小书桌,二十来支各式各样的笔,十几张画纸,一把吉他,一个放大镜,一台电脑,一个跳舞用的无线音响,一大堆零食,一个床,一个饮水器,十几本大大小小的书。还有一个录歌用的专业麦。简简单单,一尘不染。
我实在想不出有哪里的稀奇古怪,好奇心作祟的我后来好像找到了答案。
这里,缺了一丝生气。
我很容易就把我的孤僻性格推脱到了从小的经历上。
小学四年级开始留校读书,一周回家一次,这就意味着我在四年级的时候,就要开始应对我的生活。
有时候带的米不够煮了,最严重的那次我饿得感觉自己快死了,躺在宿舍楼后面的长椅上,解开上衣的扣子,肚子贴着冰凉的瓷砖。
有时候被人欺负了,我孤身一人在外求学。只好忍着,再忍着。
初中也是寄宿生。一个月回家一次,那是我不愿提起的一段记忆。
不是说它太过煎熬或者难过,
只是那会儿的自己,傻傻的会让我忍不住张狂的大笑。
因为,我真的真的改变了许多许多。
中专去了更远的地方读书,在梧州,这里没有人说壮话,没有老乡。
却是我最快乐的三年。
我的孤僻,渐渐变成了冷漠,却有女孩喜欢我的冷漠。
我从冷漠变成了欢乐,再到后来学校大部分人都认识的才子。
而今,我坐在电脑前,默不作声想着,是什么让我变回了孤僻的自己呢?
也许,是害怕吧。
初出社会的时候因为太容易相信别人,吃过亏上过当。——害怕了人心。
渐入社会的时候开始接触一些自己曾经很讨厌的人,但还是要装作毫不在意的与之谈笑——害怕我也会变得虚伪。
然后我默默的退回来。
逐渐逐渐孤僻,我怕改变。
比我更年长的人会说,这种改变没什么不好的。它能让你更适应生存,更适应这个社会。
只是我还没想好。
我是否要变成我曾经对讨厌的那种人。
时间在走,我们都会改变。
变得更好,或者变得更坏。
但未来有一天,回过头,看来时的路,你会发现青春正在背后注视着我们。
记得、那时候,
请让它翘起拇指,
而不是竖起中指。